2012年12月31日
广东省委书记在11月27日的省环保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环保倒逼经济转型升级。广东省要大力发展能源消耗少、科技含量高、环境效益好的项目。已经开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LED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。同时提出,要在广东选择一批典型地区、典型行业、典型企业搞绿色化改造试点,树立绿色发展样版。
用环保来倒逼经济转型是条好路子,关键是怎么倒逼。是仅环保部门发挥一些监督作用并实施一些惩罚措施,还是要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政策研究?我认为后者更重要,标本兼治。比如研究并决定合理的能源定价机制、研究并出台合适的环境资源税等。这样即是用经济的手段解决节能的问题,这才是根本。至于行政手段,我以为只能为辅。
节能工作做久了,经历多了,就会发现:做节能没有公益心不成,但想依赖于公众的公益心,更不成。要提高能源使用者的节能积极性,经济手段最有效。直白点:能耗涨价,当节能变成有利可图时,节能也就成了必然结果。当然,能源涨价还涉及到一些社会因素,所以最好是结合一些环境资源税种的征收比较合适。同样是加大能源成本,却可能避免很多社会问题。
广东要搞“绿色化改造”试点,这意味着节能行业在广东将迎来一个不小的机遇。只是我不太喜欢“绿色化改造”这个词,如果去掉“改造”2字,那就更好了。“绿色化改造”和“绿色化”虽然只差两个字,但意义却相差很大。前者似乎表明,要绿色化,总得要改造;后者却说明要绿色化,但不一定要改造。这种差别是很多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往往忽视的,忽视的结果往往是把节能减排引导向了“改造”或“更换”方向。然而节能不节能的主要问题常常并不在于既有的设备或系统如何,而在于它们有没有被有效里利用好、运行好。
三百里节能的大量工作经验表明,无成本的节能工作可获得节能收益相当可观,往往要比花大价钱改造设备系统获得收益还要丰厚。即使要进行“改造”,也得先进行科学的诊断分析、进行技术、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分析后再进行。盲目上马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见得不少,成效几何呢?所见不多。